<
y4h6小说网 > > 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> 第581章
    “常鸿现在落魄成这样,陈妙妙那个女人也走了,池哥儿,你有没有想过,再跟他复合?”

    陆清试探的问了一句,其实他还是担心池哥儿心软,想要再回去跟他过日子。

    池哥儿说道:“你放心吧,我现在可瞧不上他。而且你听说了吗?他好像把陈妙妙那个女人告到官府去了。”

    这下轮到陆清惊讶了。

    “陈妙妙不是已经把卷走的钱还给他了吗?难道是儿子还没找回来?”

    当时陈妙妙是带着儿子卷着钱一块走的,难不成是儿子出什么事儿了?

    池哥儿摇摇头,露出一点看好戏的表情说道:“不是。你猜怎么着?常鸿想要把儿子领回去,却被陈妙妙拒绝了。陈妙妙说这儿子不是常鸿亲生的,他不能把人领回去。”

    陈妙妙当初其实是骗了常鸿,她本就不是什么良家姑娘,早先在那些个春风楼里待过一阵儿,早就不清白了。

    刚好遇见了常鸿,加上当时刚有身孕,就让常鸿把这个锅给顶了。

    现在常鸿靠不住了,陈妙妙想带着儿子去找当时的那位恩客,也就是她儿子的亲生父亲。她印象中那位客人也是个有钱的主,可能在当时的她眼中比不上常鸿,但如今可是要比常鸿好多了。

    常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气得当场吐血了,直接告妙妙不守妇道,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往事,全都被他牵扯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听说前两天都对簿公堂了,这不是刚好赶上年节,府尹老爷也没空审了,就先搁置着,估计要等到年后再说了。”

    池哥儿说起这事的时候心里还挺痛快的,当时他带着婆婆去互市找常鸿的时候在那里住了几个月,那可是受了不少委屈的,陈妙妙没少在他面前指手画脚耀武扬威。

    现在看到他们两个狗咬狗闹成这个样子,池哥儿心里头觉得爽快多了。

    “他们这是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”陆清总结道。

    “清哥儿,你懂得真多,这句话是啥意思?”

    陆清跟着宋声久了,也学到了一点儿学问。他道:“好像是说他自己做的错事,总会自食恶果的吧。其实我也是一知半解啦,之前听相公说起过一次,我弄得也不是很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你跟你相公过感情真好,他还教你学问,你是有大福气的。”

    想起从前跟常鸿过日子的时候,常鸿从来不会多跟他说一句学问读书之类的事情,他也不敢问,怕打扰了他。

    现在想想,可能那个时候常鸿对他就不耐烦了吧。

    “你还年轻,以后肯定会有一个疼你爱你的人出现的。”陆清怕池哥儿多想,拍拍他的手安慰道。

    池哥儿暂时没想过那些,既然和离了,以后就好好过过自己的日子。他现在也没什么心思想嫁人的事,反倒是总是听清哥儿说起他以前在府城做生意的事儿,也起了一些事业心。

    谁说哥儿就一定要靠男人的,他也可以做生意挣钱好好过日子啊。

    第205章 第 205 章

    奶茶铺子关门之后, 魏妈妈和李妈妈差不多也要放假回去了。

    两个人都是有家儿的,不像是那些大户人家里头卖了死契的,过年都不用回去。

    在她们放假回去之前, 陆清让她们帮忙把年货买齐了。

    想着玉哥儿他们到时候在京城办婚事,陆清让李妈妈多买了几只鸡鸭先备着。后院有一小片菜地, 还有个鸡窝, 买回来的鸡鸭可以先放里头。

    除了鸡鸭之外,猪肉也是要买的。今年到时候人多,陆清干脆让多买了一些,春生和郑昀一起帮忙提回来的, 大约有二十斤的猪肉。

    过年还有贴对联的习俗, 这对联就不用买现成的了, 直接去外面买几幅上了颜色的红纸,到时候让宋声写两幅对联就行了。

    贴对联, 放鞭炮, 都是过年的喜庆事儿。城里的地方小, 但家家户户仍旧买了许多鞭炮,小孩子爱玩,把鞭炮拆成单个单个的拿出来放。还没到正式过年,每天在巷子里都能听见一个一个的炮竹声,出去一看,一准是小孩子放的, 听着就有种浓浓的年味儿。

    这些大头的东西买完, 陆清就给李妈妈和魏妈妈放假了, 让她们回家过年。

    过年自然也要穿新衣裳的, 陆清和陆寻已经买过了,另外还有一些果子和饴糖, 也都买了一些在家里存着。

    一场雪过后,天气又冷了许多。陆清看着家里头的炭不多了,又让郑昀帮忙买了一些回来备着。毕竟家里头有孩子,万一这炭烧着烧着在夜里烧没了,这么冷的天,肯定是会被冻醒的。冷什么也不能冷着了孩子。

    这边宋家的人也在着急的赶路。

    眼看都快小年了,他们还没走到地方。这一路上走一天他们就数一天,简直就是数着日子赶路的。

    从宛平府城一路过来要经过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郡县,好在之前宋老三来过一趟京城,他识路的本领强,有他在不用找人问路了。

    一开始出门他们还在宛平府城耽搁了一天,这麻辣烫铺子虽然已经关门了,但等到过完年不一定能及时回来开张,李氏专门找到了牛婶儿,把钥匙给她留了一把,说是到时候如果他们没及时赶回来,就让她先带着家里头的孙女儿开张。

    等安排好了麻辣烫铺子的事,一家人才从宛平府城正式出发去京城。

    这一年多,宋峰和李氏经营的这个麻辣烫铺子,没少给家里挣钱。老宋家的规矩是各房在外头挣的钱大头都是要往家里头拿的,由张杏花代为保管,存放在公账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