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4h6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考科举 > 第385节
    可一定要说,这会试第二的宋留群以及会试第三的贵妃外甥谢志福,又是国子监的学生。

    那国子监祭酒,可是他们的校长。

    只能说,殷博士的担忧确实有原因。

    当时罗博士想让纪元去国子监读书,更是有缘由。

    四月二十八清早。

    皇上亲临奉天殿,先是文武百官身穿公服,叩拜行礼。

    接着,按照上朝时候的样子,站在两侧。

    等到礼部官员点头,由会试第一的考生,带着余下一百六十九名考生,以及往届未曾殿试的考生走上奉天殿前的丹墀内。

    也就是奉天殿前面的红色台子上。

    纪元等人穿着举人公服,并不能抬头,所有人站得整齐,只等皇上发话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还在殿内议事。

    不过今日议论的事大多是些轻松简单的,或者讨论今日应该出什么策论题目。

    整体来说,气氛并不算紧张。

    毕竟能来殿试了。

    以后基本都是同僚。

    虽然殿内的文武百官看这些新科进士,总有种看刚毕业大学生的感觉。

    一种清澈愚蠢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但更多人,还是对站在最前面的会元好奇。

    不到十五岁的会元,还是个贫家子弟。

    无论哪个方面来说,都让人侧目。

    偏偏听说,这会元相貌极为英俊,远远看着确实有几分风采。

    若是不说,还以为是哪家的公子哥。

    可这会元气质又稳,微微低头,既显得恭敬有礼,还能看出不卑不亢,旁的不说,单这身气势已经让皇上满意了。

    他们天齐国的状元,合该是这副模样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人,则看得牙痒痒。

    特别是贵妃的哥哥,以及工部的宋大人。

    没办法,谁让纪元一出现,他就把其余人比下去了。

    要说纪元年纪不大,在身高上总会被那些年长的压一头吧?

    人家个子也不矮,看着五六尺的模样。

    甚至因为年轻,单那张脸,就比后面两个吸引人。

    脸这东西,也很重要啊。

    会试主考官楚大学士甚至还故意道:“皇上,听说今年的会试第一,他在童试时候,便是小三元。”

    “在建孟府乡试,同样为第一啊。”

    纪元去年是建孟府乡试第一,此事并不难查。

    许多人已经知道了。

    可他连童试都一直是第一?

    他那时候几岁?

    “十一岁,考中的秀才。”

    楚大学士补充道。

    其中翰林院御史中丞,吏部侍郎徐大人抬头。

    他可是出了名的不喜人造神童。

    按理说,他应该出言制止的。

    大家都以为,楚大学士一说这话,徐大人肯定会反驳,谁料他竟然不开口。

    要说他怕楚大学士?

    这不可能啊。

    皇上说得不对,他都会反驳的。

    所以皇上也看热闹不嫌事大,眼神到了徐大人那边。

    徐大人无奈,出列拱手道:“臣在化远三十四年,做过建孟府的监临官,当时见过纪元,是个不错的学生。”

    啊?

    还有这一茬?

    皇上想起来了。

    他大病初愈,不过因为心情好,气力也足。

    不过他没想到连徐大人今日都不驳斥,看来是个好兆头。

    他们讨论的热闹,却无形中给纪元拉了不少仇恨。

    天齐国的人也讲究一个圆满。

    纪元都连中五元了,按照皇上的习惯,估计会把六元补上。

    再者,纪元不管从哪方面说,似乎都很合适。

    但,真的是这样吗?

    皇上看了看楚大学士,他方才的话,可是给纪元拉了不少仇恨。

    自己如果真的让纪元连中六元,成为最后的状元,接下来这小子的仕途可不会太顺利。

    多少人盯着状元的位置。

    国子监也希望状元出在他们那。

    如果真的为纪元好,不应该让他当出头鸟才是。

    更不应该提什么五元。

    楚大学士年纪越大,竟然越发喜欢捉弄人。

    不过都是自己的老臣子,皇上懒得多说。

    至于给不给纪元这个状元,就看他能不能接得住了。

    毕竟作为皇上,他不可能看完殿试所有答卷,还是要由读卷官挑出三份出来。

    皇上会从这三份里面点一个做状元。

    所以,纪元想要做状元。

    文章首先要过阅卷官那关,之后才有资格呈给皇上。

    纪元的殿试策问文章如果足够好,那就给他。

    只是后面会不会被刁难,也看他的本事。

    若不够好,也许是他的幸运了。

    李首辅皱眉,这姓楚的明夸暗捧,简直要把会试第一架在火上烤。

    四月二十八的朝会开完,皇上抬手,奉天殿外,赞礼官领着新科进士们五拜三叩行礼。

    此为新科进士第一次面见皇上,

    他们也是第一次看文武百官上朝,第一次拜见皇上,众人心中无不激动。

    礼部鸿胪寺奏礼,今日早朝结束。

    皇上与文武百官下朝。

    而考生们所在空地上,由侍卫摆上科举所用的桌椅,礼部众人拿着试卷,只等开考。

    皇上远远看着,考试官们各司其职。

    殿试,要开始了。

    方才看到百官上朝的场景,再看到百官退朝。

    这场景让新科进士们心潮澎湃。

    自己以后,也能上朝吗?

    自己以后,也能穿着这样的官服吗?

    他们距离人上人,似乎只有一步了。

    站在最前面的纪元坐到位置上,其他人一一跟上。

    身为会试第一,他的位置都跟旁人不同。

    几乎所有读卷官都会从他身边路过,卷子刚放下来,便有人好奇,会试第一的纪元,会如何下笔。

    殿试的唯一题目,策问。

    他要如何答?

    今年的殿试策题是皇上亲自出的。

    要说殿试的题目,不管皇上,还是文武百官,还是这些读卷官,其实对新科进士们,没有什么太大期待。

    但凡上过班的人都知道。

    学到的东西,跟上班要用的东西,基本是两码事。

    而学到的东西,跟实际要运用的知识,更是差别极大。

    所以策问出题,基本就是看看他们文章结构如何,想法如何。